栏目导航
客家格子钉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2-05-25
报纸名称:客家格子钉
描述:●张文煊 所谓格子钉是宁化客家人建造新房时,将格子板或楼板坊钉在椽子上或楼板横木上(宁化客家人称彭椹)的一种用竹做成的钉子。 改革开放前,洋钉在广大农村使用并不普及,加上农村生活比较贫穷,做房子钉格子板或钉楼板都是用自做的竹钉。但要做成这种格子钉,得费一番工夫的。 选竹。做这种格子钉的竹树,
舌尖上的“客家”我市首届客家美食烹饪大赛采访侧记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2-08-30
报纸名称:舌尖上的“客家”我市首届客家美食烹饪大赛采访侧记
描述: 本报记者杨燕蓉 8月29日,我市首届客家美食烹饪大赛擂响战鼓,来自全市12个县(市、区)的61名个人选手使出看家绝活,14支代表队争夺庖厨魁首。市政协副主席张来水,市政协副主席、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组委会副主任赖逢良出席大赛启动仪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整合打造三明客家特色菜品和三明地方
客家始祖文化园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在即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1-01-07
报纸名称:客家始祖文化园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在即
描述: 1月5日,省、市重点项目宁化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客家祖地扩建工程)建设工地,工人们忙着给祭祀广场左侧观礼台浇梁。截至当日,文化园一期工程的主殿、两侧配殿,正面看台、碑亭等主体工程已完工,左右观礼台进入顶梁浇筑施工,山门正在加紧主体建设,预计春节前封顶。据了解,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总投资1.2亿
清流加紧建设灵台山客家民俗文化城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0-10-14
报纸名称:清流加紧建设灵台山客家民俗文化城
描述:本报讯 10月11日,位于清流县长校镇的灵台山客家民俗文化城内,工人正对大佛膝盖部位进行铜塑拼装。大佛铜塑拼装从上月底开始,目前已完成工程的三分之一,预计到11月底,整座大佛工程即可完工。 灵台山位于清流县长校镇东北部,以其客家圣山、佛教圣地而闻名,山中有闽西北最大的寺庙群,每年吸引10余万善男信
客家妹巧借习俗卖花生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2-11-19
报纸名称:客家妹巧借习俗卖花生
描述:清流许多农民种花、种绿化苗木致富,赖坊乡的吴水香却靠种花生、卖花生走上致富路。这位客家妹子能念活花生致富经,居然是在一次吃客家传统喜酒时受到启发。 吴水香2004年开始从事花生加工,她所加工的“赖坊花生”在清流颇有名气,但局限在清流,市场不大,无法将产业做强做大。 2007年冬日,她回老家沙芜吃
客家端午习俗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1-05-27
报纸名称:客家端午习俗
描述: ●连允东 每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客家祖地宁化,家家户户都有“挂青”的习俗,即把菖蒲、艾枝分别挂在门框两旁,在显眼的门楣上悬挂葛藤,以保平安。而挂葛藤的习俗始于宁化石壁,说起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唐朝末年,黄巢举兵造反,中原战事多,搞得民不聊生,纷纷南迁逃命。那逃命迁移的滋
将乐擂茶是客家茶文化的孓遗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2-03-18
报纸名称:将乐擂茶是客家茶文化的孓遗
描述: ●邓天才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叶、芝麻、花生等基本原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将乐擂茶不仅秉承了茶的原始药用价值,而且还具备了客家擂茶制作简单,适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就地取材独有特色,极具客家茶文化的特色,成为祖国博大精深的茶艺文化中一枝独秀的奇葩。2006年,将乐擂茶已被福建
宁化:客家文化建设多点开花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3-06-20
报纸名称:宁化:客家文化建设多点开花
描述: 中环大道展新姿。 (罗旺水 俞祥波 刘才恒 摄影报道) 6月16日第五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决定,宁化石壁被增设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总投资达3亿元的客家祖地博物馆一天一个进度,目前正进行第三层主体施工;第九届中国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宁化客家祖地文化
弘扬客家精神发展客家事业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0-12-03
报纸名称:弘扬客家精神发展客家事业
描述:本报讯 12月1日下午,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会长林开钦和市委书记黄琪玉、市长刘道崎在宁化县亲切会见了前来参加第16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的海内外客属嘉宾。 参加会见的嘉宾有: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执行长何访拔,世界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伍世
试论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相融的历史渊源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2-04-01
报纸名称:试论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相融的历史渊源
描述: ●江天德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交响乐中的动人乐章,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与当地土著居民和谐相处,和合共生。闽南文化迁入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开启了客家人与闽南人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之先河,体现了客家人、闽南人的包容性和民族团结和睦的相融性。 本文试以清流县塘背村为